最近一位同事离职,在践行宴会上,大家聊到投资理财,D瓜哥推荐了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去年已经把这本书读完了,下班后把这本书的摘要笔记整理一下,按照章节,分四篇来分享: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之读书笔记(一):投资理念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之读书笔记(二):投资方法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之读书笔记(三):投资风险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之读书笔记(四):投资心理学
第四部分 投资心理学 11 人性的弱点:投资者常见的心理误区 一个股票便宜与否,看估值比看近期涨跌更可靠:基本面大幅超预期时会越涨越便宜,反之会越跌越贵。
美国消费股多,适合价值投资;加拿大资源股多,适合趋势投资。互联网赢家通吃,买龙头;休闲服装百花齐放,买成长。差异化产品,买品牌;同质化产品,买成本低的。
俾斯麦说,每个笨蛋都会从自己的教训中吸取经验,聪明人则会从别人的经验中获益。
同样是错过航班,错过 3分钟的比错过 30分钟的更沮丧;同样是彩票没中,号码与头奖号码只差一点的是最痛苦的。
与成功擦肩而过比从未接近成功更令人难以接受,更令人想再试一次,所以,许多赌博形式正是包含大量“差点就赢”的设计,才吸引了这么多赌徒不惜倾家荡产屡败屡战。
最近一位同事离职,在践行宴会上,大家聊到投资理财,D瓜哥推荐了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去年已经把这本书读完了,下班后把这本书的摘要笔记整理一下,按照章节,分四篇来分享: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之读书笔记(一):投资理念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之读书笔记(二):投资方法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之读书笔记(三):投资风险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之读书笔记(四):投资心理学
第三部分 投资风险 07 价值陷阱与成长陷阱 价值陷阱 第一类是被技术进步淘汰的。
第二类是赢家通吃行业里的小公司。
集中度越来越高说明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比其他企业增长更快,不然就是越来越分散。
第三类是分散的、重资产的夕阳行业。
第四类是景气顶点的周期股。
对周期股价值的评估可以借助两个概念,一个是常态化的盈利( Normalized Earnings),计算剔除了经济周期波动后的企业盈利;另一个是盈利能力( Earnings Power),而不是某一时间的盈利数额,评估企业内在的可持续的盈利水平。
最近一位同事离职,在践行宴会上,大家聊到投资理财,D瓜哥推荐了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去年已经把这本书读完了,下班后把这本书的摘要笔记整理一下,按照章节,分四篇来分享: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之读书笔记(一):投资理念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之读书笔记(二):投资方法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之读书笔记(三):投资风险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之读书笔记(四):投资心理学
第二部分 投资方法 04 投资的三个基本问题 如果把我过去十几年的投资分析方法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最根本的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便宜,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好,以及为什么要现在买。这三个问题中,第一个是估值的问题,第二个是公司品质的问题,第三个是买卖时机的问题。
问题1:估值 世界上不存在每年都有效的投资方法。
在好行业中挑选好公司,然后等待好价格出现时买入。
三板斧:
波特五力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一只股票,而要把一个公司放到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和行业竞争格局的大背景中分析,重点搞清三个问题:公司对上下游的议价权、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行业对潜在进入者的门槛。
杜邦分析。弄清公司过去 5年究竟是靠什么模式赚钱的(高利润、高周转还是高杠杆),然后看公司战略规划、团队背景和管理执行力等是否与其商业模式一致。例如,高利润模式的看其广告投入、研发投入、产品定位、差异化营销是否合理有效,高周转模式的看其运营管理能力、渠道管控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是否具备,高杠杆模式的看其风险控制能力、融资成本高低等。
估值分析。通过同业横比和历史纵比,加上市值与未来成长空间比,在显著低估时买入。
最近一位同事离职,在践行宴会上,大家聊到投资理财,D瓜哥推荐了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去年已经把这本书读完了,下班后把这本书的摘要笔记整理一下,按照章节,分四篇来分享: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之读书笔记(一):投资理念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之读书笔记(二):投资方法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之读书笔记(三):投资风险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之读书笔记(四):投资心理学
推荐序 天下武林,林林总总。名门正宗如少林武当,诚然名扬天下,而武林之大,但凡修得暗镖神剑者,亦可独步江湖。
即使最成功的投资人,也要心胸坦荡,认识到自我局限,不可以名门正宗自居,须认识到获得真理是一个学无止境、永远追求的过程。
在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 instant gratification)的世界里,懂得用“延迟满足”( delayed gratification)去做交易的人,已先胜一筹了。
健康的环境和心情是长期修行的结果。
初版序 成长投资的价值支撑主要来自企业未来收入和利润的高增长,更强调公司未来的价值 Vn 要远大于公司现在的价值 V0,但这种投资需要预测未来的远见,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做到。
在去年世界读书日时,D瓜哥在 在世界读书日,推荐书单 中推荐了 《事实》 这本书。这周五,上班路上在地铁上把这本书看完了。受益匪浅,获益良多。做个笔记,摘录学习一下。
整本书主要分享了下面这十条事实的经验法则:
从这本书中,让D瓜哥感受最大的是:现在,不止中国,全世界范围内,所有人的生活都在整体地变好。这不仅仅是一种感觉,而是有很多相关国际机构的统计数据做支撑的。以前也有这种感觉,但那只是一种猜测,一种从自身生活感觉上的推断。虽然,新闻媒体中,全球各地各种灾难、冲突,甚至战争不断,但那些都是小范围内的小概率事件。为全世界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的生活提高,感到深深的自豪。
除了自豪以外,在做读书笔记时,还有一点趣闻,值得分享一二。这本书D瓜哥看的是纸版书。下文中的摘录也都是随手在书上划线出来的。但是,D瓜哥却可以利用一下午的时间,快速整理出来。之所以这么快速,完全得益于微信的“文字识别”功能:拍照,通过微信发送,然后在微信中打开图片,就会“文字识别”功能。这样就可以快速提取文字,整理出读书摘要。使用过程中,D瓜哥也发现,识别率依赖于图片和文字的清洗程度,偶尔也有识别出错的地方。
当然,这种方法也并非D瓜哥首创,而是在坐地铁上班时,看到一个人用同样的方法做笔记,原以为效率不高,试了一下竟然效率还挺高。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试试。
这本书与 《清醒思考的艺术》 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侧重数据分析,从上往下从世界上更广阔的现象去分析人本身的一些偏见或错觉;而《清醒思考的艺术》则是侧重自我反思,从下往上从自身去透视普罗大众的一些思维偏误。两本书一起阅读,相信会相得益彰,妙趣横生的。
D瓜哥把读书笔记整理一下。按照章节,分二篇来分享:
《事实》之读书笔记(一)
《事实》之读书笔记(二)
在去年世界读书日时,D瓜哥在 在世界读书日,推荐书单 中推荐了 《事实》 这本书。这周五,上班路上在地铁上把这本书看完了。受益匪浅,获益良多。做个笔记,摘录学习一下。
整本书主要分享了下面这十条事实的经验法则:
从这本书中,让D瓜哥感受最大的是:现在,不止中国,全世界范围内,所有人的生活都在整体地变好。这不仅仅是一种感觉,而是有很多相关国际机构的统计数据做支撑的。以前也有这种感觉,但那只是一种猜测,一种从自身生活感觉上的推断。虽然,新闻媒体中,全球各地各种灾难、冲突,甚至战争不断,但那些都是小范围内的小概率事件。为全世界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的生活提高,感到深深的自豪。
除了自豪以外,在做读书笔记时,还有一点趣闻,值得分享一二。这本书D瓜哥看的是纸版书。下文中的摘录也都是随手在书上划线出来的。但是,D瓜哥却可以利用一下午的时间,快速整理出来。之所以这么快速,完全得益于微信的“文字识别”功能:拍照,通过微信发送,然后在微信中打开图片,就会“文字识别”功能。这样就可以快速提取文字,整理出读书摘要。使用过程中,D瓜哥也发现,识别率依赖于图片和文字的清洗程度,偶尔也有识别出错的地方。
当然,这种方法也并非D瓜哥首创,而是在坐地铁上班时,看到一个人用同样的方法做笔记,原以为效率不高,试了一下竟然效率还挺高。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试试。
这本书与 《清醒思考的艺术》 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侧重数据分析,从上往下从世界上更广阔的现象去分析人本身的一些偏见或错觉;而《清醒思考的艺术》则是侧重自我反思,从下往上从自身去透视普罗大众的一些思维偏误。两本书一起阅读,相信会相得益彰,妙趣横生的。
D瓜哥把读书笔记整理一下。按照章节,分二篇来分享:
《事实》之读书笔记(一)
《事实》之读书笔记(二)
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是找到深层次的模型,这个模型不但能够捕捉到领域专家的微妙的关注点,还可驱动切实可行的设计。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出能够捕捉到领域深层含义的模型。
要想成功地开发出实用的模型,需要注意以下 3 点:
复杂巧妙的领域模型是可以实现的,也是值得我们去花费力气实现的。
这样的模型离开不断的重构是很难开发出来的,重构需要领域专家和热爱学习领域知识的开发人员密切参与进来。
要实现并有效地运用模型,需要精通设计技巧。
重构就是在不改变软件功能的前提下重新设计它。
自动化的单元测试套件能够保证对代码进行相对安全的试验。
设计模式重构 — 为实现更深层模型而进行的重构。
代码细节重构
简称为“领域模型重构”。 学习以更高维度去看待问题。
《重构》一书中所列出的重构分类涵盖了大部分常用的代码细节重构。这些重构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些可以从代码中观察到的问题。
领域模型会随着新认识的出现而不断变化,由于其变化如此多样,以至于根本无法整理出一个完整的目录。
建模和设计都需要你发挥创造力。
对象分析的传统方法是先在需求文档中确定名词和动词,并将其作为系统的初始对象和方法。
事实上,初始模型通常都是基于对领域的浅显认知而构建的,既不够成熟也不够深入。
不写,就无法思考。
— 卢曼 1992,53 最近把 《卡片笔记写作法》 读完了,深受启发,相见恨晚。
先分享一个小趣闻:看完这本书,想实践一下,就去购物网站搜合适的活页卡片。考虑到便利性,就选择了 A6 大小的活页。上网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标准尺寸的 A6 活页。考虑以后直接拿 A4 纸进行裁剪。现在的问题变成了如何把 A4 纸裁剪得标准一些。
看完全书,纵观卡曼的发展过程,特别叹服的一点是,他会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学习方法,并且反复尝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求达到最好的效率。反思自己,虽然总是耕读不断,虽然过程中也许捡了不少好砖,但是就像那个捡玉米的猴子,随捡随丢,终究没能垒起我的阅读城堡!可惜可惜!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读这本书,有几点印象特别深刻:
书中将记忆区分为两种机智:存储强度(storage strength)与提取强度(retrieval strength)。并且“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这点有点意思。
书中一个比喻特别形象:卢曼卡片盒就像是复利投资,而特罗洛普的技术就像是储蓄罐。复利投资可以滚雪球,越滚越大,而且是指数增长。
书中还有一个概念很有意思:“思维网格”,如果知识既不是被孤立地保存,也不是被孤立地学习,而是聚集在一个思想网络中,或者说是“思维模型的网格”中,那么理解新的信息就变得更容易了。
卡片笔记学习法自然而然产生的自下而上写作法拥有一个巨大优势:我们所使用的想法都嵌入了丰富的上下文中,并且附带了可以使用的素材,而不是凭空产生的。这样做会带来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我们会对新的想法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可以轻松避免由于预设结论导致的认知偏误。
卡片盒笔记的精华所在:以新的和意想不到的方式,将不同的想法汇集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卢曼的卡片不是简简单单地摘抄,而是自己组织语言的转述,需要加工再输出。不仅仅是摘录原文,更是思想的录像机与连接器,记录下当下的思想,建立与已有思想的链接。
一个巨大的误解是:如果不制订计划,就只能是漫无目的地乱写一气。其实我们真正该做的是构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让洞见和新想法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驱动力。
记笔记也不是最关键的工作,思考、阅读、理解和提出想法才是,笔记只是它们的具体成果。写,无疑是我们思考、阅读、学习、理解和产生想法的最佳催化剂。
不写,就无法思考。
— 卢曼 1992,53 最近把 《卡片笔记写作法》 读完了,深受启发,相见恨晚。
先分享一个小趣闻:看完这本书,想实践一下,就去购物网站搜合适的活页卡片。考虑到便利性,就选择了 A6 大小的活页。上网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标准尺寸的 A6 活页。考虑以后直接拿 A4 纸进行裁剪。现在的问题变成了如何把 A4 纸裁剪得标准一些。
看完全书,纵观卡曼的发展过程,特别叹服的一点是,他会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学习方法,并且反复尝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求达到最好的效率。反思自己,虽然总是耕读不断,虽然过程中也许捡了不少好砖,但是就像那个捡玉米的猴子,随捡随丢,终究没能垒起我的阅读城堡!可惜可惜!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读这本书,有几点印象特别深刻:
书中将记忆区分为两种机智:存储强度(storage strength)与提取强度(retrieval strength)。并且“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这点有点意思。
书中一个比喻特别形象:卢曼卡片盒就像是复利投资,而特罗洛普的技术就像是储蓄罐。复利投资可以滚雪球,越滚越大,而且是指数增长。
书中还有一个概念很有意思:“思维网格”,如果知识既不是被孤立地保存,也不是被孤立地学习,而是聚集在一个思想网络中,或者说是“思维模型的网格”中,那么理解新的信息就变得更容易了。
卡片笔记学习法自然而然产生的自下而上写作法拥有一个巨大优势:我们所使用的想法都嵌入了丰富的上下文中,并且附带了可以使用的素材,而不是凭空产生的。这样做会带来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我们会对新的想法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可以轻松避免由于预设结论导致的认知偏误。
卡片盒笔记的精华所在:以新的和意想不到的方式,将不同的想法汇集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卢曼的卡片不是简简单单地摘抄,而是自己组织语言的转述,需要加工再输出。不仅仅是摘录原文,更是思想的录像机与连接器,记录下当下的思想,建立与已有思想的链接。
一个巨大的误解是:如果不制订计划,就只能是漫无目的地乱写一气。其实我们真正该做的是构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让洞见和新想法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驱动力。
记笔记也不是最关键的工作,思考、阅读、理解和提出想法才是,笔记只是它们的具体成果。写,无疑是我们思考、阅读、学习、理解和产生想法的最佳催化剂。
不写,就无法思考。
— 卢曼 1992,53 最近把 《卡片笔记写作法》 读完了,深受启发,相见恨晚。
先分享一个小趣闻:看完这本书,想实践一下,就去购物网站搜合适的活页卡片。考虑到便利性,就选择了 A6 大小的活页。上网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标准尺寸的 A6 活页。考虑以后直接拿 A4 纸进行裁剪。现在的问题变成了如何把 A4 纸裁剪得标准一些。
看完全书,纵观卡曼的发展过程,特别叹服的一点是,他会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学习方法,并且反复尝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求达到最好的效率。反思自己,虽然总是耕读不断,虽然过程中也许捡了不少好砖,但是就像那个捡玉米的猴子,随捡随丢,终究没能垒起我的阅读城堡!可惜可惜!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读这本书,有几点印象特别深刻:
书中将记忆区分为两种机智:存储强度(storage strength)与提取强度(retrieval strength)。并且“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这点有点意思。
书中一个比喻特别形象:卢曼卡片盒就像是复利投资,而特罗洛普的技术就像是储蓄罐。复利投资可以滚雪球,越滚越大,而且是指数增长。
书中还有一个概念很有意思:“思维网格”,如果知识既不是被孤立地保存,也不是被孤立地学习,而是聚集在一个思想网络中,或者说是“思维模型的网格”中,那么理解新的信息就变得更容易了。
卡片笔记学习法自然而然产生的自下而上写作法拥有一个巨大优势:我们所使用的想法都嵌入了丰富的上下文中,并且附带了可以使用的素材,而不是凭空产生的。这样做会带来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我们会对新的想法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可以轻松避免由于预设结论导致的认知偏误。
卡片盒笔记的精华所在:以新的和意想不到的方式,将不同的想法汇集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卢曼的卡片不是简简单单地摘抄,而是自己组织语言的转述,需要加工再输出。不仅仅是摘录原文,更是思想的录像机与连接器,记录下当下的思想,建立与已有思想的链接。
一个巨大的误解是:如果不制订计划,就只能是漫无目的地乱写一气。其实我们真正该做的是构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让洞见和新想法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驱动力。
记笔记也不是最关键的工作,思考、阅读、理解和提出想法才是,笔记只是它们的具体成果。写,无疑是我们思考、阅读、学习、理解和产生想法的最佳催化剂。